烹飪菜肴、種植花草、衛生掃除、田間勞作……近幾年,諸暨工業職業技術學校以省級中小學勞動教育基地為依托,積極探索構建勞動教育新模式,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勞動教育。以生活勞動引導學生“會勞動”,以專業實踐鍛煉學生“能勞動”,以文化浸潤激勵學生“愛勞動”,引導學生崇尚勞動、尊重勞動,樹立依靠辛勤勞動創造美好未來的觀念,努力打造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特色勞動教育體系,形成了“工匠精神培育”與“感恩知責教育”“雙輪聯動”的學校文化育人模式,多措并舉不斷推動勞動教育落實落細。
把握一個原則強化頂層設計
學校高度重視勞動教育,把勞動教育列為年度黨委書記履職亮點項目,在校內建構了完整的勞動教育體系,制定了科學的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和勞動素質評價體系,將勞動教育教學目標、活動創設、工具使用、考核要點、評價方式、安全保護等要素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中,并在家校融合、課堂教學、專業實訓、課外活動、頂崗實習、社會實踐、技能競賽、志愿服務等方面融入勞動教育元素,確保勞動教育多措而有主線。
學校成立了由黨委書記為組長的勞動教育成效考核團隊,多次組織德育處、教務處、團委、招就處等相關職能部門到企業、社區進行調研,先后出臺學!蛾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及評價實施方案的通知》等系列文件,為學校勞動教育建章立制,描繪藍圖。
加強課程建設優化評價體系
學校探索構建兩大陣地來實施勞動教育。
一是構建勞動精神的浸潤培養陣地,用勞模精神、工匠精神來引領新時代勞動教育,并將勞動教育融入校園物質文化、精神文化、制度文化和活動文化中。精心打造全國勞模和大國工匠系列校園文化景觀,設計主題性校園文化活動,組建省美麗教師何煥永勞動工作室,強化勞模工匠文化氛圍。同時系統整合各種資源,讓工匠精神融入學生學習生活環境中,推動全校師生形成尊重勞模工匠、愛護勞模工匠、學習勞模工匠、爭當勞模工匠的良好風尚。
二是構建勞動教育顯性課程陣地。學校經過不斷優化實踐,構建了“基礎課+專業課+實踐課”的勞動教育必修課程體系和“家長+班主任+任課教師+團委+社團+中層科室”的多維評價體系,分年級分時段學習、培育工匠精神,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、實踐能力、創新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。高一開設《公益勞動》課程,將勞動教育融入新生入學教育,啟蒙教育學生工匠精神;高二開設《職業勞動與健康安全》課程,讓學生學習勞動安全知識和技能,學會勞動保護,并將勞動教育融入職業技能大賽和創新創業大賽中,結合專業特色,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、工匠精神;鼓勵高三學生在企業定崗實習,弘揚勞模工匠精神。
依托四大載體豐富勞動內涵
學校充分開發、挖掘、利用校內外各類平臺,依托四大載體,全面構建體驗式、受雇式、參與式、生存式的勞動實踐育人體系:
載體一:以社團活動為核心的校內實踐載體。整合校內勞動教育資源,開辟“第二課堂”,利用學生社團來建設精品勞動教育項目;設置勤工儉學崗位,讓學生在勤工儉學崗位中體驗崗位工作職責;劃分班級勞動責任區,以班級分工、小組合作的方式承擔區域勞動;搭建創業實踐平臺,讓學生在勞動中體會創業的酸甜苦辣。
載體二:以志愿活動為核心的校外實踐載體。積極組織開展“學雷鋒”“獻愛心”“三下鄉”等志愿服務活動,組織園藝社和青年志愿者團隊開展公益勞動,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,培養良好的社會公德。
載體三:以專業技能為核心的勞動技能培育載體。推動課堂專業教學與實踐活動貫通融合,深化“創新創業+勞動教育”實踐,充分利用校內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,開展技能培訓、生產實習、工程訓練等勞動實踐教育,開展一年一屆的德育活動周和技能節活動。
載體四:以頂崗實習為核心的全方位鍛煉載體。深化產教融合,落實學生企業實習崗位,承擔實際生產任務,讓學生在實習崗位上得到鍛煉,在實習勞動中提升素養。2020年,學校有100多名實習學生為企業復工復產服務,多名學生在生產實習勞動中,成為企業獨當一面的崗位能手。
學校利用各類資源為勞動教育提供必要保障,營造良好氛圍,形成協同育人格局。
諸暨工業職業技術學校黨委書記何文統表示:勞動教育作為“五育”之一,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學校將持續推進“勞動創造幸!笔笮袆佑媱,不斷引導學生樹立“勞動最光榮、勞動最崇高、勞動最偉大、勞動最美麗”的觀念,培養學生養成主動勞動、堅持勞動的良好習慣,弘揚勞動光榮的時代風尚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