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智女士專程來到湖州市吳興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,向維權幫扶中心窗口工作人員楊偉良送上一面寫著“情系職工、為民解憂”的錦旗,她說,“感謝工會,讓我順利拿回工傷賠償金!
智女士是河南人,目前在湖州一家紡織廠做接經工。去年7月20日,智女士像往常一樣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工作,旁邊的工作臺上堆放的作業工具,一股腦地朝著智女士的大腿砸下來,痛苦從雙腿開始蔓延,她當場動彈不得,被送往醫院。經檢查,智女士雙腿多處骨折,并進行急救手術,把鋼板和鋼釘釘入骨內,幫助骨頭定型恢復,此后,她住院16天。今年10月,智女士按照治療方案把鋼釘、鋼板取出,為此,她又住了9天院。醫療費用前前后后一共花費了三四萬元,均由企業承擔。
在工作時間、工作地點因工作而受的傷,這本是妥妥的工傷,承受莫大痛苦的智女士本應得到工傷賠償,然而由于其所在的企業未能及時為她申請工傷認定,導致她無法獲得應有的賠償。在與公司協商無果后,今年11月15日,智女士踏進了吳興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大門,直奔吳興區總工會維權幫扶中心窗口求助。
接到智女士的求助后,維權幫扶中心窗口負責人楊偉良安慰她,“雖然這個事情讓您承受很大的不公平,但我們可一定要理性維權,工會是你的‘娘家’,一定維護你的合法權益!
在此后的半個月里,楊偉良一直在智女士和企業之間做“老娘舅”。一方面,為智女士普及《工傷保險條例》、溝通維權思路、計算工傷賠償范圍、代寫賠償協議書。另一方面,跟企業做工作,講道理,“你看你們及時送職工治療,主動承擔醫藥費,這一點做得很有擔當,為什么不幫她完成工傷認定,讓職工獲得應得的權益呢?”多次溝通后,企業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積極配合智女士完成工傷認定。最終,智女士拿到了20.8萬元的工傷賠償。從求助到獲賠,整個過程僅僅半月。
據了解,吳興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設有“兩庭四室十中心十調委十二品牌工作室”。吳興區總工會的職工維權幫扶中心是十中心之一,勞資糾紛調委會是十調委之一,企業工會主席調解工作室、勞模創新工作室“老宋談心室”和“林新法工作室”屬于十二品牌工作室。吳興區總工會創推具有吳興特色的職工維權服務“三一”閉環工作模式,即職工的急事、難事、維權事解決“最多跑一地”,勞模工作室“一站式”服務,職工維權幫扶“一攬子”解決。
截至11月底,今年吳興區總工會維權幫扶中心窗口共接到案件129件,涉及企業128家,職工207人,代寫法律文書134份,為職工挽回損失393.58萬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