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安,一直以來,對我來說是神圣的字眼。在我的腦海里,對于延安的印象,是從書本里得到的記憶。我早就想到陜北的延安,去一睹她的風采,親自感受從窯洞里散發出來的氣息。
終于在日前有幸成行。從西安一路向北,行走在八百里秦川,眼睛不斷地搜索著象征陜北的特色民居——窯洞。想象著窯洞門上貼著對聯、窗花;門口掛著紅辣椒串、玉米串,腦子里勾畫著“巍巍寶塔山,滾滾延河水”的美景。延安啊,我終于可以親眼見到你了,曾給我無限遐想的、心中的那塊圣地!
踏上延安的土地,隨著旅行團一步一步地走在革命先輩們曾走過的路上,心中充滿了激情與自豪感。楊家嶺的中央大禮堂,是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的會址。1938年11月,由于中共中央進駐,楊家嶺的名字也永遠載入史冊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,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里隆重召開,如今中央大禮堂主席臺上,仍懸掛著“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”會標。我站在這里,仿佛置身于當時的會場一樣,顯得有點威風凜凜,不勝自豪。
隨后,我又參觀了毛澤東、朱德、劉少奇、周恩來、彭德懷等中央領導的故居和辦公地。就是在這樣狹小、陰暗、簡陋的窯洞里,毛澤東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,以雄才大略,使得全國人民得解放;就在這窯洞的小油燈下,他們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決定中國革命方向的光輝著作,奠定了人民共和國的堅定基石,培育了永放光芒的“延安精神”,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篇章。
延安之行,讓我受到了一次生動的黨史教育;延安之行,也更堅定了我的信仰。延安之行歸來,突然有一種強烈的學習欲望,感覺要好好學習黨的歷史,學習黨的一些基礎理論,同時要不斷學習一些新知識,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,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,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|